纳西族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(wikipedia.org)
直至族称正式定为“纳西”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,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“麽些”或“摩西”。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“姜”(Hjang),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“摩梭”(麽些),但通用的他称仍为“摩梭”(麽些)。主要居住在中甸县(现为香格里拉县)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(自称纳西或纳罕)被称为“阮可”(又音译为“若喀”)。 [1]
纳西族西部20多万人自称“纳西”,东部数万人自称“纳”、“纳汝”、““纳恒”等。近年来摩梭人往往特指东部。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。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,一般归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它有两种文字:东巴文和哥巴文,其中东巴文创造于一千多年前,是今天世界极少数仍被使用的象形文字。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东巴教,这是一种多神的宗教,主要的经典是《东巴经》,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。
姓氏[编辑]
纳西族以前没有姓氏,后有梅、禾、树、叶四个氏族,后贵族赐姓木,平民多姓和。现在纳西族约有90多个姓氏。
饮食[编辑]
纳西族的特色饮食包括吹肝、粑粑以及米灌肠丽江粑粑,鸡豌豆凉粉
服饰[编辑]
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着宽大布衣、戴圆帽(现在很多妇女直接戴蓝色的圆形红军帽)、披羊皮披肩,羊皮批上有两根白色背带在胸前交叉,一般有7个白色圆形装饰,俗称“披星戴月”。
音乐[编辑]
争议[编辑]
![]() |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,内容可能无法查证。 (2008年12月) |
纳西族包括了自称为纳西、纳、纳日、纳罕、纳若等的人群,历史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他称摩些或摩梭,“些”为古汉语读音,音同“梭”,“梭”、“些”都读为“suō”。但上世纪50年代后,这个民族的划分出现了地域上的分歧,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。目前,以“纳”作为族称的呼声很高。
名人[编辑]
- 木氏土司
- 方国瑜: 著名历史学家,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,是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,云南大学教授
- 杨凤:四川农业大学名誉校长,教授,国家杰出高级专家,著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,第六、七、八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
- 和志强:云南省前省长
- 白庚胜: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
- 和绍全:曾在2个边防团任团长,3个边防军分区任参谋长、司令员,被称为“摩梭司令”
- 和志刚:书法家、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主席、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
- 和志虹: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,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,武警少校警衔,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遇难
参考文献[编辑]
引用[编辑]
- ^ 1.01.1 纳西族. www.gov.cn. [2021-10-25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10-22).
- ^ 国国家统计局:《2000年-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库》
来源[编辑]
- 书籍
- 《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》,出版社:云南美术出版社,原作:约瑟夫.洛克,译者:刘宗岳,出版年:1999-4,页数: 155,ISBN 978-780-586-514-0
- 郭大烈、和志武:《纳西族史》3-4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,ISBN 978-754-092-230-6,ISBN 754-092-230-3
外部链接[编辑]
![]() |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:纳西族 |
![]() |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:Naxi |
日常礼仪
饮食
- 饮食习惯
- 特色饮食
蜜饯:海棠果蜜饯、香橼蜜饯 | 白芸豆酥肉 | ||
纳西米灌肠 | |||
丽江窨酒 | |||
松子炒鸡 | 黑白麻补 | --- | |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