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吴三桂封平西王,都是明朝降臣,洪承畴为何仅仅是都尉?

 

吴三桂封平西王,都是明朝降臣,洪承畴为何仅仅是都尉?

发布时间:2020-09-16 19:28:29

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,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,吴三桂、孔有德、尚可喜等人投降清朝以后,被清朝册封为王爵。尤其是吴三桂,被册封为平西王,坐镇清朝的西南地区。洪承畴也是明朝降臣,而且地位比吴三桂、孔有德高得多。但是,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,为何仅仅被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呢?今天,我们就聊聊这个复杂的问题。

首先,我们聊聊清朝册封的4位异姓王爵,分别是孔有德、尚可喜、耿精忠和吴三桂。其中,孔有德、尚可喜和耿忠明早在清朝建立之前,就已经投靠后金政权了。属于后金在企业崛起中,兼并的三个小公司,而且对于集团发展很重要的“小公司。”后金政权在崛起的过程中,在野战中屡屡击败明朝军队,自身的骑兵和步兵战斗力都在明朝军队之上。

但是,后金军队缺乏攻城技术,还非常缺乏火器。面对明朝新建立的“守坚城,用红衣(大炮)”策略,后金政权曾经一筹莫展。但是在登州之变中,孔有德和耿精忠带着明朝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,投降了后金政权。对于后金政权的火器发展,起到了关键性作用。这就等于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,突然融入了很有利的合作伙伴。因此,在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以后,册封孔有德为恭顺王,后来改封为定南王。册封耿忠明为怀顺王,后来改封为靖南王。至于尚可喜,与上述二人的情况不同,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那就是皮岛投降。

明朝丧失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后,只能苦苦经营松锦防线。此时,孤立海外的皮岛至关重要。成为了牵制后金军队的重要支点,并且确实让后金政权很头疼。但是由于明朝内部内讧严重,最终,镇守皮岛的尚可喜决定投降后金。公元1634年,尚可喜率领广鹿、大小长山、石城、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,辖下五岛军资器械投降后金。由于尚可喜的投降至关重要,大汗皇太极亲自出城30里迎接。皇太极称帝以后,册封尚可喜为智顺王,后来改封为平南王。

至于吴三桂的平西王,与清朝建立时的三王不同。公元1644年,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攻入了京城,明朝崇祯皇帝自杀。由于整个华北地区被李自成所控制,此时,吴三桂率领3万多关宁军精锐,成了南明政权在北方的孤军,根本没有撤退到南方的可能,当时可没有辽沈战役的渡海装备。吴三桂其实已经打算投降李自成,并且已经在出发的途中。突然听说,自己的家产被查抄、父亲被殴打、小妾陈圆圆被霸占等一系列消息。吴三桂勃然大怒,立刻掉头攻下了山海关,并且向关外的清朝求援。

当时,皇太极已经去世,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,摄政王多尔衮负责辅政。多尔衮率领八旗精锐日夜兼程,开赴山海关。在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,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作战,几乎全歼了李自成的精锐部分,以至于李自成仓皇向关中撤退。如果说尚可喜、耿忠明和孔有德,由于后金兼并小公司的话。那么,吴三桂投降清朝,则是两个集团的合并,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。毕竟吴三桂麾下有3万多关宁军精锐,拥有谈判的资本。因为,初来乍到的吴三桂,直接被册封为平西王,地位迅速上升。

在孔有德被李定国将军“两厥名王”之后,吴三桂成为了顺治朝三大藩王之首和核心。最后,我们看看洪承畴。其实,在为明朝工作的时候,吴三桂、尚可喜等人,最多算小部门主管。洪承畴的地位则远高于这些人,洪承畴先后担任了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,属于明朝董事会的决策层成员之一。在1640年,国内农民军力量暂时转入低谷的时候,明朝崇祯皇帝,计划与清朝进行一场大决战,从而一决雌雄。为了这场大决战,明朝集结了九边重镇几乎所有的精锐力量,总计13万大军,交给了洪承畴指挥。

但是在耗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,明朝13万大军全军覆没,洪承畴被俘。按照清朝对松锦大战的记载:“是役也,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,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,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。明兵自杏山,南至塔山,赴海死者甚众,所弃马匹、甲胄以数万计。海中浮尸漂荡,多如雁鹜。”明朝历史文献则痛心疾首的描述:“九塞之精锐,大明之粮刍,尽付一掷,竟莫能续御,而庙社以墟矣。”其实,到了这一步,洪承畴即便回到了明朝,也是死罪难逃。尤其是崇祯皇帝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性格,注定了这个结局。

洪承畴在清朝的劝说下,最终选择了投降,被皇太极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。历史惊人的相似,乾隆朝宠臣和珅在崛起之前,爵位就是三等轻车都尉。三等轻车都尉属于什么官呢?属于从三品爵位,与超品的王爵相比,差距非常明显。那么,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请注意,吴三桂、尚可喜等人,都在带着队伍来的(尤其是吴三桂和孔有德),有自己的实力和资本,属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。洪承畴则是败军之将,属于员工个人跳槽。其实,清朝高层对于投降的洪承畴并不看好。但皇太极欣赏洪承畴,专门从自己的部众中,拨出了2个牛录分给了洪承畴管理。

清朝入关以后,洪承畴先后负责管理东南、西南等地,官职在吴三桂等人之上,但爵位远不如吴三桂、尚可喜等人。我们顺便聊聊清朝历史文献对于降臣们的分类,洪承畴、尚可喜等人,被编入了清朝贰臣传甲编,承认他们的功绩和左右。吴三桂由于发动了叛乱,被编入了逆臣传。至于钱谦益等人,由于各方面原因,被编入了贰臣传乙编。最后,作者想到了明末清初夏完淳的《别云间》:“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无限山河泪,谁言天地宽。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毅魄归来日,灵旗空际看。”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熊希龄梁启超谭嗣同、唐才常 时务学堂 南学会

  熊希齡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 熊希龄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时务学堂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97 南学会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98n 李维格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陈宝箴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陈宝箴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(wikipedia.org) 二十年甲午(1894)调直隶布政使,另年秋,升任湖南巡抚,一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(1898)政变。  [1]    被光绪帝称为“新政重臣”的改革者,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,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 维新变法 的实权派风云人物。 后受到湖南 守旧派 王先谦、 叶德辉 的攻讦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戊戌政变爆发,百日维新宣告失败,陈宝箴以“滥保匪人”被罢黜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7月22日去世。 同治元年(1862年)投江西 席宝田 幕中,为其参谋划策。 席宝田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提调(校长):熊希龄 中文总教习:梁启超 西文总教习:李维格 中文分教习: 谭嗣同 、 唐才常 、韩文举、叶觉迈、欧矩甲 西文分教习:王史 数学教习:许奎垣 蔡锷:云南都督,护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 杨树达 : 中央研究院院士 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 范源濂 :北洋政府教育总长, 北京师范大学 首任校长。 方鼎英 :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。 李复几 :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。  [4]   李炳寰 、林圭、田邦璇、蔡仲浩、唐才质、唐才中:自立军起义烈士。 谭嗣同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(wikipedia.org) 谭嗣同(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)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薪火相传,近代中国之第一猛人:谭嗣同 - 知乎 (zhihu.com) 最后的豪侠——谭嗣同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是反清赴死路上的独行侠【游历历史之107】 - 知乎 (zhihu.com) 戊戌六君子被杀119周年,兼谈戊戌变法为何失败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被杀时,湖广总督谭继洵见死不救,为何不向朝廷求情?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:戊戌变法失败后,不得不死的一个人 - 知乎 (zhihu.com) 戊戌变法失败,其实不...

章诒和:我和我的先生

  章诒和:我和我的先生 发表于   2021 年 11 月 10 日   由   siyu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,一边从事戏曲研究,一方面为文学而准备。写的第一篇文章是《忆罗隆基》。写毕,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审阅。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专攻戏曲小说。就文学言,他是内行,我是外行。审阅前,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,并在耳边细语,道:“你看到有什么段落或句子写得还算好的话,就在旁边给我画个圈圈,以资鼓励嘛!” 他笑笑。一笑之间,我们的关系顿时从夫妻转变为师生。他坐着,我站着。近三万字的篇幅,他一页一页地看,我一刻一刻地捱。只见老公手里的笔,一动不动,我心里凉了半截。看到最后一页,他画了一连串的圈圈。我知道:这是专为“以资鼓励”才画的。瞅着这最后的圆圈,我都快哭了。 丈夫让我坐下,严肃地对我说:“小愚,你有丰富的经历和记忆。平时聊天,听你形容个人儿或说件事儿,都活灵活现的,可到了纸上,你怎么就干巴啦……”说话的口气,像训孙子一样。 “你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吗?” “缺少语汇呗!”我说。 “不是缺少语汇,是缺乏文学训练。” 哦,原来我缺的是文学训练!于是,我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训练。每天读古诗古文古小说,又翻阅当代读物。为此,订了许多期刊,包括《小说选刊》、《小说月报》。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,读后拿给老公鉴定。他有时像法官一样,盯着我问:“你说说,这东西好在哪儿?”一听这口气,便知道自己又看走眼了。几年下来,也还真阅读了一些当下作家的文学作品,特别是中篇小说。其中一个中篇,题目叫《死于合唱》,看得我兴奋不已,打听这个叫“胡发云”的作者是谁?还不遗余力地四处推荐。书中描述的费普——一个民国时期的遗老遗少,从1949年起,他的日子从英租界移到了红旗下。由少到老,一辈子都在努力改造旧思想,努力地去适应新环境。结果,家庭、地位、财产、职业等等身边的一切都变了,可就是那份儿遗传下来的精神状态无法改变。正是这个文化的顽固性,让费普历尽坎坷,也让我读得热泪滚滚。我自掏腰包复印了许多份《死于合唱》,送给那些自幼家境甚好,就读于教会学校并精通合唱的女友们。她们也是一样的感受。只要我们凑在一起,就要说“合唱”。 一晃多少年。我与胡发云先生会面了。但我们的话题,不是“死于合唱”,而是死于癌症。我丧夫数载,他丧妻也近两年。由于亲人死于同样的绝...

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,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:

  李隽 @juanli324 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,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: 1、法治 1215年6月15日,英国颁布《大宪章》,确立了“王在法下”的原则, 这便是“法治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法治”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。 2、自由 1644年,即清朝元年,英国出版了《论出版自由》一书,首次提出“出版自由”的伟大理念。 这便是“言论自由“、”新闻自由“的起源。 自此,”自由“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! 3、民主 1689年10月,也就是康熙34岁的时候,英国颁布《权利法案》,确立了“君主立宪制”的政体形式。 这便是现代“民主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民主”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。 4、平等 1689年10月,英国颁布《宽容法案》,确立了“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”的原则。 这便是“平等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平等“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! 5、分权 1690年,即康熙35岁的时候,英国出版了洛克的《政府论》,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。此理论后被孟德斯鸠广泛传播。 这便是“三权分立”的起源。 6、自治 英国的地方自治起源于公元十世纪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英国是现代“地方自治”制度的发源地和典型代表。英国人认为,地方部落先于国家而存在,地方自治权是天赋的人权,国家不但不应干涉,而且要予以保护。 这便是“人民自治”的起源。 7、廉政 1693年,即康熙38岁的时候,英国推行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,距今已经整整310年。 这便是现代“阳光法案”的起源。 8、工业革命 1765年,即乾隆54岁的时候,英国开始发起工业革命,珍妮纺纱机、瓦特改良蒸汽机诞生。 这便是现代“工业”的起源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。 9、市场经济 1776年,即乾隆65岁的时候,英国出版了《国富论》,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。 这便是现代“自由市场经济”的起源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国家。 10、议会制 1861年,英国出版了穆勒的《论代议制政府》,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议会制学说。 这便是现代“议会制”的起源。世界大学生辩论赛,便是仿效英国议会的辩论方式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制国家。 11、政党制 1832年,英国进行选举改革,标志着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的政党制度走向成熟,两党制建立了政党之间的监督制衡。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竞争,避免了一党专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