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什么是氏族?什么是胞族?什么是部落?三者之间有何关系

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、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,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,是人类最早的群体,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之交的原始社会,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。氏族公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最早的生产组织和社会单位。 [1] 
母系氏族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由原始群转化为氏族组织的初期。在母系氏族制度下,子女属于母方氏族成员,世系按母方计算,妇女在氏族里受到普遍尊敬,成为氏族社会的中心。
原始社会发展到野蛮时代后期,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,子女由母方氏族成员变成父方氏族成员,子女的血统、世系也按父系计算,实行子女承袭父方财产的新的继承制度,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。

氏族的成因和变迁

编辑 播报
氏族,又称“氏族社会”。原始社会中为了生存,以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,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。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、晚期。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。
在氏族中,婚姻有一定的规定。早期是氏族内婚配,但禁止长辈与晚辈通婚,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,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,后期则是氏族间联姻,也可能有抢亲。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,集体劳动,平均分配,财产共享。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,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。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、父系氏族社会。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。
氏族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。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,主要特征是:靠血缘纽带维系;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,成员共同劳动,平均分配产品;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,重大问题(血亲复仇、收容养子等)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。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,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、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。几个氏族可以联合为部落;氏族人口繁殖后,可以分化为多个氏族;氏族人口锐减后,也可能并入、依附其他氏族。

历史发展阶段

编辑 播报
氏族经历母权制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。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。在这种制度下,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,只知道孩子的母亲;妇女管理家务,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,她们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,世系按母系计算,财物归母系血缘亲族继承。
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,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,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,世系改按父系计算,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,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,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。




 许多读者在了解夏朝之前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几个关键词:氏族、胞族、部落。虽然这几个词都不算太生僻,但多数人还是对其只有模糊的概念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氏族?什么是胞族?什么是部落呢?

氏族,又称“氏族公社”,是原始社会最基本、最初级的社会组织形式,按时间出现的先后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。氏族是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,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。

早期氏族内部通婚,但禁止长辈与晚辈,以及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。到了后期则开始实行外婚制,即与其他氏族进行联姻。

氏族内部生产资料共有,集体劳动,平均分配。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,但会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一位首领,由他来负责日常管理和处理突发性事件。一般被选出做首领的人都是该氏族中最卓越、最受大家爱戴的人。氏族首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“官”,也是真正的人民公仆,因为首领和普通成员都处于平等地位,没有任何特权和私有财产。

在氏族中,一些德高望重、富有经验的年长者会被尊为长老,他们会协助首领处理公共事务或是为其提供建议。有的长老成了首领的老师和保护人。到了后来国家形成的时候,长老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,成为王朝的肱骨之臣,只是他们的名称改成了“四辅”、“四邻”、“太师”、“太保”等。

胞族也称“大氏族”,是原始社会中介于氏族和部落之间的社会组织。胞族一般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。胞族内部的凝聚力不如氏族强,胞族成员往往更看重自己所属氏族的利益。因此胞族的主要职能一般都在宗教方面,比如祭祀神灵,举办仪式。此外当发生战争的时候,胞族会作为一个军事团体参战。

早在四千多年前,在黄河、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中就普遍存在着胞族。比如“三皇五帝”之一的少昊领导着东夷部落,该部落由二十四个氏族组成,其中凤鸟氏、玄鸟氏、伯赵氏、青鸟氏、丹鸟氏这五个氏族组成了一个胞族。

部落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,是比胞族更大的社会组织。部落由两个以上胞族或氏族组成,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地、名称、方言、宗教信仰和习俗,并有自己的权力机关:部落议事会。各氏族首领都是部落议事会成员,负责处理部落中的公共事务,以及协调部落内部胞族、氏族的关系。

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部落联盟,即几个部落结合到一起组成的集团。联盟中的各部落地位平等,最高权力机构“联盟议事会”由各部落首领组成,其中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部落大酋长。部落联盟的主要任务是一起应付对外战争。

当时中国大地上有四大主要部落联盟,分别是北方的黄帝部落,西北的炎帝部落,东方的东夷部落(也称“九黎部落”),以及南方的苗蛮部落。最初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领导的东夷部落发生战争,炎帝部落战败后向黄帝部落求援。之后双方结成联盟并在涿鹿(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)与蚩尤展开决战。战争结果是蚩尤兵败被杀,东夷部落也被合并到了黄帝、炎帝组成的部落联盟之中,并由黄帝之子少昊担任东夷部落的新首领。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为“华夏部落联盟”,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起源。


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,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:

  李隽 @juanli324 人类辉煌的政治文明中,英国贡献了如下十二项制度: 1、法治 1215年6月15日,英国颁布《大宪章》,确立了“王在法下”的原则, 这便是“法治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法治”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。 2、自由 1644年,即清朝元年,英国出版了《论出版自由》一书,首次提出“出版自由”的伟大理念。 这便是“言论自由“、”新闻自由“的起源。 自此,”自由“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! 3、民主 1689年10月,也就是康熙34岁的时候,英国颁布《权利法案》,确立了“君主立宪制”的政体形式。 这便是现代“民主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民主”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。 4、平等 1689年10月,英国颁布《宽容法案》,确立了“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”的原则。 这便是“平等”的起源。 自此,“平等“成为人类普世的、核心价值观! 5、分权 1690年,即康熙35岁的时候,英国出版了洛克的《政府论》,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。此理论后被孟德斯鸠广泛传播。 这便是“三权分立”的起源。 6、自治 英国的地方自治起源于公元十世纪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英国是现代“地方自治”制度的发源地和典型代表。英国人认为,地方部落先于国家而存在,地方自治权是天赋的人权,国家不但不应干涉,而且要予以保护。 这便是“人民自治”的起源。 7、廉政 1693年,即康熙38岁的时候,英国推行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,距今已经整整310年。 这便是现代“阳光法案”的起源。 8、工业革命 1765年,即乾隆54岁的时候,英国开始发起工业革命,珍妮纺纱机、瓦特改良蒸汽机诞生。 这便是现代“工业”的起源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。 9、市场经济 1776年,即乾隆65岁的时候,英国出版了《国富论》,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。 这便是现代“自由市场经济”的起源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国家。 10、议会制 1861年,英国出版了穆勒的《论代议制政府》,完善了自1714年建立的议会制学说。 这便是现代“议会制”的起源。世界大学生辩论赛,便是仿效英国议会的辩论方式。 自此,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制国家。 11、政党制 1832年,英国进行选举改革,标志着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的政党制度走向成熟,两党制建立了政党之间的监督制衡。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竞争,避免了一党专政...

章诒和:我和我的先生

  章诒和:我和我的先生 发表于   2021 年 11 月 10 日   由   siyu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,一边从事戏曲研究,一方面为文学而准备。写的第一篇文章是《忆罗隆基》。写毕,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审阅。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专攻戏曲小说。就文学言,他是内行,我是外行。审阅前,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,并在耳边细语,道:“你看到有什么段落或句子写得还算好的话,就在旁边给我画个圈圈,以资鼓励嘛!” 他笑笑。一笑之间,我们的关系顿时从夫妻转变为师生。他坐着,我站着。近三万字的篇幅,他一页一页地看,我一刻一刻地捱。只见老公手里的笔,一动不动,我心里凉了半截。看到最后一页,他画了一连串的圈圈。我知道:这是专为“以资鼓励”才画的。瞅着这最后的圆圈,我都快哭了。 丈夫让我坐下,严肃地对我说:“小愚,你有丰富的经历和记忆。平时聊天,听你形容个人儿或说件事儿,都活灵活现的,可到了纸上,你怎么就干巴啦……”说话的口气,像训孙子一样。 “你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吗?” “缺少语汇呗!”我说。 “不是缺少语汇,是缺乏文学训练。” 哦,原来我缺的是文学训练!于是,我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训练。每天读古诗古文古小说,又翻阅当代读物。为此,订了许多期刊,包括《小说选刊》、《小说月报》。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,读后拿给老公鉴定。他有时像法官一样,盯着我问:“你说说,这东西好在哪儿?”一听这口气,便知道自己又看走眼了。几年下来,也还真阅读了一些当下作家的文学作品,特别是中篇小说。其中一个中篇,题目叫《死于合唱》,看得我兴奋不已,打听这个叫“胡发云”的作者是谁?还不遗余力地四处推荐。书中描述的费普——一个民国时期的遗老遗少,从1949年起,他的日子从英租界移到了红旗下。由少到老,一辈子都在努力改造旧思想,努力地去适应新环境。结果,家庭、地位、财产、职业等等身边的一切都变了,可就是那份儿遗传下来的精神状态无法改变。正是这个文化的顽固性,让费普历尽坎坷,也让我读得热泪滚滚。我自掏腰包复印了许多份《死于合唱》,送给那些自幼家境甚好,就读于教会学校并精通合唱的女友们。她们也是一样的感受。只要我们凑在一起,就要说“合唱”。 一晃多少年。我与胡发云先生会面了。但我们的话题,不是“死于合唱”,而是死于癌症。我丧夫数载,他丧妻也近两年。由于亲人死于同样的绝...

熊希龄梁启超谭嗣同、唐才常 时务学堂 南学会

  熊希齡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 熊希龄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时务学堂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97 南学会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98n 李维格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陈宝箴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陈宝箴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(wikipedia.org) 二十年甲午(1894)调直隶布政使,另年秋,升任湖南巡抚,一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(1898)政变。  [1]    被光绪帝称为“新政重臣”的改革者,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,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 维新变法 的实权派风云人物。 后受到湖南 守旧派 王先谦、 叶德辉 的攻讦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戊戌政变爆发,百日维新宣告失败,陈宝箴以“滥保匪人”被罢黜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7月22日去世。 同治元年(1862年)投江西 席宝田 幕中,为其参谋划策。 席宝田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提调(校长):熊希龄 中文总教习:梁启超 西文总教习:李维格 中文分教习: 谭嗣同 、 唐才常 、韩文举、叶觉迈、欧矩甲 西文分教习:王史 数学教习:许奎垣 蔡锷:云南都督,护国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 杨树达 : 中央研究院院士 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 范源濂 :北洋政府教育总长, 北京师范大学 首任校长。 方鼎英 :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。 李复几 :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。  [4]   李炳寰 、林圭、田邦璇、蔡仲浩、唐才质、唐才中:自立军起义烈士。 谭嗣同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 (wikipedia.org) 谭嗣同(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)_百度百科 (baidu.com) 薪火相传,近代中国之第一猛人:谭嗣同 - 知乎 (zhihu.com) 最后的豪侠——谭嗣同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是反清赴死路上的独行侠【游历历史之107】 - 知乎 (zhihu.com) 戊戌六君子被杀119周年,兼谈戊戌变法为何失败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被杀时,湖广总督谭继洵见死不救,为何不向朝廷求情? - 知乎 (zhihu.com) 谭嗣同:戊戌变法失败后,不得不死的一个人 - 知乎 (zhihu.com) 戊戌变法失败,其实不...